建会史略

(一)办学时期

谈本会会史,应追溯至1962年间,当年有一批热爱教育的鸿榜先贤,发起组织学校董事会、创校于永春鸿榜家乡。当时率先捐献教育基金者:计克羹一千元,溪水、问墁、克悄、克追、添来、绍那各五百元。随后各地族亲亦热烈响应,捐款总额约达六千年。经众议决,拨半数作建校用途,余款购置胶园两段,并推举溪水、克悄、添来三位为产业受托人,将胶园所得之利润,充作学校经常费,就读学生一律免费。如此维持了二十余年之久。培育英才无数。一九四九年,鸿榜学校由永春县政府接管,易名为鸿安小学,并开放给外乡学子。因人数日增,该校乃于九十年代初扩建为三层楼宏伟校舍。

(二)创会过程

自从鸿榜学校由永春县政府接办后,已无需侨亲资助,而先前存留之校产(胶园)必须妥善处置!先贤们鉴于本地之族亲众多,且缺少联络,乃献议变卖校产,组织家族会,两全其美。1966年9月4月,先贤德水、佐炮、溪水、清枝、克岩等为首,假巴生雪兰莪永春会所召开族亲座谈会,出席者异常踊跃,讨论结果,会众一致同意组织马来亚永春鸿榜陈氏公会。公推德水、松林、志鸿三位族亲起草章程,及负责初步筹备工作,至1968年6月9日,再度假巴生雪兰莪永春会所召开族亲大会,通过章程,并产生筹备委员会,进行申请注册、广招会员及处理应办事宜。迨1970年2月25日,本会获得政府批准注册,成为合法社团临时办事处于巴生马结街门牌十一号二楼,至此创会宣告顺利完成。

(三)筹置会所

1968年族亲大会亦通过成立筹募建会基金小组,成员包括德水、成普、松林、再博、清枝五人,募捐小组耗费两年时间,南下北上,向全马各地族亲劝捐,成绩斐然,兹将捐献者芳名列下:成普、英锦各捐伍仟元,溪水、松林、乔梓合捐伍仟元,志鹏、绍骞各捐叁仟元,德水、德森昆仲合捐叁仟元,金杯、宝琛昆仲合捐叁仟元,庆云、初荣、再博、朝进、添来、克塔合捐壹仟元,克化、克练、克珠、城兴、增元、清河、三发各捐壹仟元,(捐伍佰元以下者为数甚众,恕未克尽录)共计筹得伍万余元,变卖鸿榜胶园得二万一千元,合计七万三千余元。

1970年9月21日,经筹委会议决:以六万元定购巴生惹兰伊斯丹那门牌20号正在建筑中之三层楼大厦,并于1972年3月16日正式迁入办公,成为本会永久会所。

(四)回乡寻根

建会大计完成后,本会会务进展可说一帆风顺,领导层都是在“你推我让”的情况下产生,充分表现家族会本色。首任会长德水族长只领导本会两年余,不幸心脏病猝发与世长辞,痛失贤能,至为惋惜,接下来公推其哲嗣征雁族长任会长长达八年之久(1977-1984),第三任会长金龙族长掌舵了四届(1985-1992)之后,坚持让位,即由亚华局绅接任,他是本会任期最久的会长,领导本会长达十四年(1993-2006),建树良多,荣休后,由清端族长继任至今。

老一辈族亲对家乡观念较浓,适逢马、中两国建交,两地人民有机会互访,于是许多老族亲纷纷回乡寻根,他们发现故乡的情况很差,认为应该协助改善,因此通过本会先后发动了几次筹款运动,协助了完成了三项大计划:(一)建设鸿安大桥(1976年),海外筹集资金马币七万多元,(二)修建家乡南山公嗣堂,耗费马币五、六万元,1987年完成, (三)扩建鸿安小学,总捐献马币二十多万元,1994年完成,其他小工程不赘述。

行善本无肤色之分,更无疆界之限,族贤们的苦心与热忱,应受吾人敬仰及学习!

(注:本文资料取自本会成立十二周年及廿五周年纪念特刊,如有错漏,敬请包涵!)